【譯者序】
赫恩的《怪談》與《骨董》/王憶雲
「小泉八雲」的兩本著作
派屈克.拉夫卡迪奧.赫恩(PatrickLafcadioHearn),這個名字似乎聽來陌生。但是他在歸化日本之後,改名為小泉八雲,而對中文讀者來說,八雲這個名字或許就熟悉一點了。
赫恩一九○四年於東京死去之前,出版了《怪談》(Kwaidan:StoriesandStudiesofStrangeThings)一書,赴日以後的第十部著作,也是生前出版的最後一本,這本書,也是中文讀者可能聽過他名字的最大媒介。
這本書分成兩個部分:第一部包含十四篇,多為改編故事,再加上隨筆三篇;第二部則是昆蟲研究的內容,為附錄形式,共有〈蝶〉、〈蚊〉、〈蟻〉三篇。赫恩早在美國時代便已出版像是《中國靈異談》(SomeChineseGhosts)等改編外國神話傳說的故事集,赴日之後,對日本民俗故事、鄉野奇談仍抱持著濃厚的興趣。在他的許多著作之中,讀者都能看到這些赫恩收集來的故事。不過,就故事的質與量來說,在《怪談》的前一本著作《骨董》(KOTTO:BeingJapanesecurios,withsundrycobwebs,1902),赫恩才確實把握住簡潔而客觀的敘事方法,而這種手法,在《怪談》一書達到高峰。
比《怪談》早兩年出版的《骨董》同樣分成兩個部分:老故事九篇,加上日記及隨筆十篇。故事篇幅均相當簡短,作者的存在盡可能地被壓縮,取而代之的,是作者讓登場的角色親自感受每一個瞬間。本書的後半部分則有不少赫恩晚年隨筆的代表作,是直接理解赫恩對於宗教或人生的思索,甚至是接近他的世界觀、宇宙觀的最佳途徑。
中譯本的「怪談奇談」
這兩本收錄怪奇故事之著作,自問世以來深受讀者喜愛。於是,以《怪談》、《骨董》為骨幹,單純網羅改編故事的赫恩選集便很自然地出現,日譯本採用這種選編方式已行之有年,多以「怪談奇談」命名,例如田代三千稔譯《怪談.奇談》(角川文庫,一九五六)、森亮等譯《怪談奇談集》上下(河出書房新社,一九八八)、平川祐弘等譯《怪談.奇談》(講談社,一九九○)均是如此。
而以《怪談》所收的改編故事為主進行選編的中譯本,也繼承了這個方法。一九九二年,晨星出版社出版了《奇談》,由戴春足翻譯。本書收錄了二十篇以鬼怪幽靈為核心的故事,最前面有一篇〈編序〉簡單介紹作者生平,最後收有赫恩的簡略年譜。本書所收集的故事,包含了《怪談》、《骨董》兩書的部分作品,亦有取自如《不為人知的日本面容》(GlimpsesofUnfamiliarJapan,1894)等其他著作收錄的故事。
晨星出版社於二○○四年再次出版了《怪談.奇談》、《幽靈怪談》兩書,譯者均為葉美惠。不過,令人不解的是,《幽靈怪談》的目錄與所收